經濟觀察網 記者 梁嘉琳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研究員18日下午透露,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,我國商品住宅待售面積為3億多平方米,而2013年創歷史新高的銷售面積是13億平方米;按照全國平均水平,要消化這些庫存“需要2年”。具體而言,按目前供給和銷售速度計算,本輪消化庫存的時間,不同城市的差異較大,有的不到兩年,有的“是兩年的幾倍”。
“總體而言,對未來房地產市場保持謹慎、樂觀的態度!鼻睾缭趶偷┐髮W房地產研究中心2014年學術年會上表示,我國商品房供求關系進入了從總體偏緊到結構性過剩的新階段。但這一局面是階段性的,原因有二:一是全國新開工面積為歷史地位,二是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居于歷史高位,2014年1-8月數據顯示,僅次于2013年同期水平。
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同樣認為,中國樓市不會崩盤,房價不會出現暴跌。他對一線城市代表上海、二三線城市代表四川漢中進行對比,后者均價3000-4000元/平米,本就沒有多少下跌空間;前者到40000元/平米都“根本沒有供應量”。他認為,維持目前房價區間主要有三大因素:區位因素(房價更多由區位而非建造成本決定)、產業因素(不能在沒有產業支撐情況下造“鬼城”)、剛需因素(50后、60后子女將進入婚育高峰)。
秦虹判斷,隨著國民經濟增速下臺階,未來房地產市場整體增速將“同步”降至個位數。在庫存增大、銷售放緩、信貸收緊多重因素下,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增大。秦虹提醒房地產企業:“實事求是的價格策略才是正確的,而不是寄托于相反的市場操縱。
|